BJP | 创造力的“完美”谋杀案
是谁谋杀了创造力?
月黑风高的夜晚,
昏暗的灯光之下。
光标在屏幕的同一位置跳动了诸个小时,
推送还停留在引入的部分一动不动。
尽管没有任何警告的信号,也并没有可疑的“嫌犯”在场,
丧钟却早已敲响:
“这是死讯,”
“是编者的创造力的死讯。”
好心的侦探前来安慰,
“不要担心,这是你的完美主义在作祟。”
“你太想把它写好了,反而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僵化和困难了。”
“不要难过,
我们一起来破获这起创造力的完美凶杀案吧!”
完美主义的标准对于创造力思维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呢?一篇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的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从学业表现和性格特质两个角度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对创造力潜能相关指标(包括发散性思维、联想能力、经验开放性)起到了阻碍作用,但并没有影响创造力自我概念相关指标(包括一般自我效能、创造力自我效能和创造力个人认同)。
这些对于完美主义和创造力的朴素猜想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研究者对探索二者关联的12篇已发表研究做了简要的分析,发现完美主义和创造力之间的关联在不同的研究间差异较大,且在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显著的关联。这也被描述为完美主义的“双刃剑效应”。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研究者根据最近提出的MEP理论模型(the Model of Excellencism and Perfectionism, MEP; Gaudreau, 2019)提出了更加精细的探索思路。
MEP理论认为,完美主义包括完美标准(perfectionistic standards)和完美关注(perfectionistic concerns),完美标准指努力奋斗以达到极度严格的高标准的过程,而完美关注指在过程当中根据标准对自己进行评判的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本篇研究关注的研究情境是较为普适的,而并不探讨特殊的创意力领域。在两个研究当中,参与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健康有关的领域,而来自创造力最为显著领域(音乐、美术、舞蹈等等)的参与者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能解释特殊领域当中完美主义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Study 1
研究1在学业表现的领域探索完美主义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在线问卷招募了279名参与者(均为加拿大本科生)。问卷测量了预测变量(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和结果变量(经验开放性、发散性思维的原创性和流畅性)。
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首先完成在线自我报告,然后完成发散性思维任务:被试被要求根据指定的题目“报纸/砖头的所有不同用途”“能够发出噪音的所有东西的名字”想出尽可能多的有创意的答案。发散性思维任务被认为是对创造力潜能的有效预测工具,本研究根据原创性和流畅性来衡量参与者的表现。原创性:2位评委独立为其中最好的两个答案进行打分(5点记分),取所有题目评委打分的均值。流畅性:被试在所有题目中给出答案个数的均值。
为了将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结合考虑,根据每个参与者在预测变量上的得分,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了不同的类型:追求完美者(perfection strivers, 追求完美和追求卓越的分数都高于均值1个标准差);追求卓越者(excellence strivers, 追求完美的分数低于均值1个标准差,且追求卓越的分数高于均值1个标准差);不追求完美者/不追求卓越者(non-perfection/non-excellence strivers,追求完美或者追求卓越的分数低于均值1个标准差)。
在总体上,追求卓越(更加灵活地追求高标准)有利于创造力的表现,而追求完美(刻板地追求不现实的高标准)阻碍创造力的表现。对预测变量的单独分析表明,追求卓越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所有的结果变量;而追求完美则显著地负向预测所有的结果变量。比较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正如fig 1所示,追求卓越者在原创性、流畅性和经验开放性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追求完美者和不追求者;而追求完美者的得分均低于不追求者,尽管没有达到统计意义的显著。
Study 2
研究2是对于研究1的重复验证,但研究1主要基于学业表现,研究2则更加偏重性格特质。研究2通过在线问卷招募了401名参与者(均为加拿大本科生),问卷测量了预测变量(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和研究1中的结果变量(经验开放性、发散性思维的原创性和流畅性)以及新增的结果变量(联想能力,一般自我效能,创造力自我效能,创造力人格)。
研究2中,联想能力被纳入结果指标之一,联想能力指向流畅地产生想法的过程,研究者预期追求完美与更差的联想能力有关,而追求卓越与更好的联想能力有关。
研究2还探索了3个自我概念有关的指标,包含一般自我效能(general self-efficacy, 普遍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创造力自我效能(creative self-efficacy, 相信自己有能力产生创意的想法)和创造力个人认同(creative personal identity, 相信创意力是自我的重要成分之一 )。相比于追求卓越者,由于追求完美者偏好确定的、成功可能性更高的任务,且通常愿意付出持久的努力,研究者预期追求完美者在一般和创造力自我效能上有较高的水平,但在创造力个人认同上有较低的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完成和研究1类似的自我报告量表,其中包含发散性思维任务和联想任务。联想任务包含关联和分离两个子任务:在关联任务中,参与者需要根据给定的词语创造一系列词语,其中每一个词都和上一个词有关且和之前的其他词无关,比如“海滩,沙子,城堡,骑士,马,比赛”;在分离任务中,参与者需要根据给定的词语创造一系列彼此无关的词语,比如“夏天,电脑,香蕉,自行车”。由于分离任务要求所有词之间彼此无关,其难度更高。联想任务并不作为创造力的直接指标,因为记分并不纳入原创性这一标准。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完美主义对3个自我概念有关(一般自我效能、创造力自我效能和创造力个人认同)变量的预测趋势得到呈现。比较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正如fig 2所示,追求卓越者在所有结果变量上的(除去3个自我概念相关变量)得分都显著高于追求完美者;追求卓越者在所有结果变量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不追求者;追求完美者的得分在3个自我概念相关变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不追求者。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追求完美者的实际表现和他们的自我评估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追求完美者对创造力有关的自我概念打分和追求卓越者没有显著差异,而追求完美者的实际表现得分却低于追求卓越者(4个自我报告的变量中,只有经验开放性能够成功区分追求卓越者和追求完美者)。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出于社会赞许性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存在一种对于自尊和自我效能的保护机制,使得追求完美者无法外显地意识到他们的创造力受到了完美主义的抑制。
编译|家养蛋糕
参考文献
Emily Reynolds. (2021, November 24).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Rather Than Excellence, Can Kill Creativity. BPS Research Digest.
https://digest.bps.org.uk/2021/11/24/striving-for-perfection-rather-than-excellence-can-kill-creativity/
Goulet‐Pelletier, J., Gaudreau, P., & Cousineau, D. (2021). Is perfectionism a killer of creative thinking? A test of the model of excellencism and perfectionism.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